課程內容
- 簡單介紹歷史這門學問以及解釋研習歷史的原因,同時讓學生認識過去及其與現今世界的關係。
- 教學要點應在於掌握時間的概念、認識研究歷史資料、與及分辨信史和史前時期。
- 學習歷史之技巧--非只著重背誦, 而是分析及有趣學習。
- 鼓勵同學主動學習歷史
- 歷史資料 :認識第一手及第二手資料
- 計時紀年
- 歷史時期
- 中一世界歷史科的學習依據
- 考古學家之重要性及條件
- 歷史學家 VS 考古學家
- 知識層面:
- 技巧層面:
- 四大文明古國
- 河谷和早期文明
- 人民的生活
- 文化和遺產
# 簡單介紹文明的定義及四大文明古國的共通點。
# 解釋有利文明發展的因素、人民的生計及他們留給現代人的文化遺產。
# 闡釋文明的特徵
-古埃及人的生活與發明
-古埃及人的黃金時期
-古埃及人黃金時期的結束
- 歷史的發展及關係
- 歷史的獨特性
- 雅典的民主制度
- 斯巴達的軍事訓練
- 城邦之間的戰爭
# 學生應對希臘 文明有一概括之認識,了解希臘文化是歐洲文明起源。
# 學生須認識古希臘文明及其對現今世界的影響。
- 歷史人物與歷史:亞歷山大大帝
- 亞歷山大帝國的瓦解: 領土由不同的人統治、 由統一到各自為政
- 引入羅馬的文明及歷史(不作詳述,只交代有此一文明的出現)
- 何謂歷史—何謂世界歷史(中二課程集中於歐洲歷史)
- 簡介中二歷史科課程—中古時期至近代的世界歷史
**地理觀念: 世界地圖(歷史的發展與地理位置的關係)
- 政治之發展及歷史的分期:上古到中古—異族入主歐洲建立不同的國
- 騎士精神及貴族城堡的生活.
-文藝教會的思想控制日益減弱
-商業的發達與財富的增長
-印刷術的進步
-拉丁文之流行
-意大利 -- 文藝復興的發源地
**通過商業發達、財富增長、印刷進步及教會影響力之減弱, 說明文藝復興的背景,同時,看重分析意大利成為文藝復興 發源地的各種因素,如當地強烈的世俗化傳統、意人利城邦的 獨立自主性、拜占庭學者的前來等。
-文藝復興的含義和內容
-詩歌和小說、繪畫與雕刻、建築和自然科學
**闡明文藝復興的含義與內容,說明人文主義興起 的意義及影 響。列舉詩歌、文學、繪畫、雕刻、建築乃至自然科學等方面的 例子,介紹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成就。
-法國、英國、西班牙、荷蘭與比利時及德國
**分別有重點地介紹歐洲各國文藝復興的成就,如法國、西班牙的小說,英國的戲劇,荷蘭的繪畫、醫學,德國的印刷術與宗教哲學等。
**指出文藝復興是人類尤其是歐洲歷史上一次空前 的思想大解放,對近代民主革命及十七八世紀歐洲的歷史(啟蒙運動及文明 發達,起了十分重大的推進作用。
- 指出何謂君主專制, 君權神授之概念
- 解釋何以在歐洲會出現君主專制的現.
- 解釋君主專制的特色及其重要性
- 何謂「革命」?
- 革命的起因—當時法國國內與國外之環境
**從社會政治不平等, 政府財政困難, 18世紀啟蒙運動及美國獨立戰爭等
方面引導學生討論革命之起因.
- 革命所提倡的主義及口號
- 認識自由、平等及博愛之精神
- 巴斯底獄陷落的象徵意義及人權宣言之重要性
- 革命的影響及歷史意義
拿破崙以後的歐洲
-著重拿破崙於國內所推行的各項改革─拿破崙的法律
-拿破崙對歐洲之影響
- 維也納體系—指出什麼是正統主義,歐洲協調—說明民主革命取勝的艱難
- 十九世紀中期的歐洲革命—介紹1820、1830及1848年的革命
- 意大利及及德國的民族民主運動—統一運動的特色、背景及經過
1842年來英國的管治
- 政府架構, 華人的角色, 社會情況
- 香港發展為轉口港
- 早期的貿易及工業
- 運輸的發展
- 香港的建築物, 機構及街道
從而分析香港的發展及特色
- 何謂歷史—何謂世界歷史
- 簡介中三歷史科課程—二十世紀之歷史
**回顧中二的歷史發展,十九世紀的歷史如何影響二十世紀之歷史發展
**歐洲文明及世界歷史(歐亞非)之間之關係
**二十世紀--動盪的時代?
**各國由互相衝突到謀求合作
- 二十世紀歷史發展與現今社會的關係
- 地理觀念:世界地圖
- 何謂世界大戰: 世界? 歐洲大戰?
- 遠因—當時的政治, 社會及經濟背景
**民族主義, 軍國主義, 軍備競賽之發展以及
兩大軍事集團之形成如何引起戰爭的爆發.
**了解當時的國際形勢 è國與國之間之關係演變:惡化
**列強之間的衝突及野心─大戰必然發生論?
- 近因─引起戰爭爆發的事件
- 導火線—地方戰爭演變成大戰
- 戰爭的經過可略述:同盟國vs 協約國
- 戰爭的結果及影響
**社會經濟的發展及長遠影響
**巴黎和會, 德國: 罪有應得?
**戰後歐洲地圖之重繒
**國際聯盟—和平組織?
##助學生了解分辨遠因及近因及各種因素之重要性
**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關係/ 是一個延續?
**時代特色─何以大戰後二十年又發生一場大戰?
- 日本軍國主義
-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
- 德國的納粹黨
說明這些發展加速了新世界大戰的爆發
-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—國際形勢之演變
-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─分述德國滅亡法國與進攻蘇聯及日本偷襲珍珠港
-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─新的國際形勢
經濟的影響, 歐洲的衰落, 蘇美的崛起及兩大陣營的對立
##學生應能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重要性及國際形勢之轉變,從而了解增加對現世國際事件的了解
日治時期
- 日軍控制香港的背景 (二次大戰亞洲戰場)
- 日治時期的香港: 經濟社會的情況及問題
**帶出香港的轉變/對日後香港發展的影響
**對比英治時期的香港
**香港的命運─外國統治?
##要帶出正面及負面的影響
- 冷戰及緊張局勢的緩和
**何為「冷戰」與「熱戰」的分別
**簡介意識形態為何第
- 冷戰之形成—世界分裂為兩大陣營—社會主義及資本主義
- 冷戰局面的出現—國際間種種的問題
- 國際緊張局勢的暫緩-二十世紀六十年初政局的發展
何謂「革命」?
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三十年的主要發展
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
更多資訊